解读《切实抓好三亚市2020-2021年度
冬春瓜菜产销工作指导意见》
2020年10月30日,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正式出台了《切实抓好三亚市2020-2021年度冬春瓜菜产销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市今冬明春瓜菜产销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冬春瓜菜是我市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发动农民抓住时机,大力发展冬春瓜菜生产。但从实际发展的情况看,我市冬季瓜菜高端农产品较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仍然是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较低,与我省其他市县区域产业结构雷同,亟待转型升级。这说明,我市需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瓜菜品种,推进商超直供,助力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销对接,本次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冬春瓜菜产销发展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要求等。
二、《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指导意见指出,以调整种植业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优增效,扩种增收,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以围绕“推进我市瓜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向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为总体要求。具体是通过稳定冬春瓜菜种植面积在17万亩左右,总产量47万吨,出岛量43万吨,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瓜菜良种覆盖率95%以上,绿色防控指导推广面积1万亩次,突显三亚优势产业,调优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三、《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为实现我市瓜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做到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提高复种指数,种植面积稳中扩优。积极推广“稻-菜”轮作、“菜-菜”间套种等耕作制度,发展多茬种植,力争全市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7万亩(含复种)。其中:崖州区计划任务64400亩、天涯区计划任务51600亩、吉阳区计划任务21100亩、海棠区计划任务19200亩、育才生态区计划任务13700亩。
二是合理安排植期,适时扩种调优。根据气象部门对未来气温、降雨的预测,合理安排植期。同时,加强技术及信息指导,适时扩种调优。重点扩种黄秋葵、薏米等特色品种,形成优势产业。
三是围绕各区优势,深度优化种植布局。根据各区(生态区)气候、土壤、水文和种植习惯、种植技术等特点,推广种植各类瓜菜品种。
四是强化全链条监管,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具体提出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强化农药残留检测、实行瓜菜离开产地准出制度、建立农产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等五个措施,加强产品检测,确保瓜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保障。一是积极推广良种良苗,加强西瓜、甜瓜、青瓜、苦瓜、茄子集中统一育苗,引进推广黄秋葵、特色小南瓜、特色冬瓜、四棱豆等新品种,同时做好豇豆、茄子、青瓜、苦瓜、丝瓜、冬瓜、辣椒等主导品种的推荐工作。以工厂化育苗方式集约化培育瓜菜种苗800万株,保障冬春瓜菜种苗生产供应。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推进耕地地力保育措施的推广应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和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示范点等。
六是强品牌,提品质,助增收。具体通过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改善产品包装设计两方面开展,逐步建立冬春瓜菜公共品牌,进行差异化包装,提升包装档次,提高我市农产品的附加值。
七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工程,深化产销对接。发挥我市驻省外农产品流通办事处的作用,深化与岛外76个重点城市商超、农批市场对接,利用“冬交会”“果蔬博览会”等各类会展平台和各种促销机会,积极主动拜访“大湾区”主要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主动邀请“大湾区”地区重点客商来三亚考察农产品基地,努力开拓新市场、新销路、新客户。
八是加强市场信息对接,稳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强农产品信息发布;二是做好市场信息分析,三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库信息平台。
九是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利用金融手段,积极开发主要农产品的政策性保险险种,扩大冬春瓜菜价格指数保险的覆盖面。
四、《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包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及时报送信息等五个方面。
五、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为确保瓜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指导意见印发后各责任单位根据分工领取任务,把冬春瓜菜产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大对冬春瓜菜产销工作的投入。各区(生态区)制定好本辖区冬春瓜菜产销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务必指定专人按时报送瓜菜生产进度和销售情况,确保《指导意见》在全市落地见效,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