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三亚农业

三亚:立足自然禀赋 壮大种业“芯”力量

【字体: 打印
2024-04-11 18:31 三亚日报

“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成效显著,早造测产亩产达到1687.2斤;2023中国种子大会期间,近2000个优新品种亮相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种业发展在气候、资源、科技、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从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南繁种业处处可见创新探索与成效。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近年来,三亚牢记嘱托,以种子创新和种业发展为导向,持续通过“揭榜挂帅”、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种子安全,助力种业振兴,向种图强壮大种业“芯”力量。


收割机正在对晚造水稻进行收割。(资料图)

“南繁”沃土培育种子“芯”力量


端牢中国饭碗,三亚南繁育种走出了一条“芯”“稻”路。数十年来,南繁育种撑起了中国种业的“半边天”。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到全国审定新品种的70%以上。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先后进行杂交水稻一年三季亩产4000斤、再生稻示范试验等增产试验,并实现杂交水稻一年三季亩产突破4000斤,刷新了我国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种植的新纪录。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认为,三亚通过探索一年三季水稻种植,协同攻关努力提高主粮复种指数提高水稻产量,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升级创新、栽培技术的又一次突破,为水稻高产科研、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立足自然禀赋,厚培创新禀赋,三亚南繁正在蹚出一条种业创新的新路。杂交水稻屡创新高,海水稻的育种也迎来“春天”。

不久前,崖州区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南繁育种基地里又传来喜讯: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30亩海水稻长势良好,并已陆续采收,亩产预计超400公斤。

海水稻也被称为耐盐碱水稻,能够让不毛之地的盐碱地产粮,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海南盐水和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具备全年育种和全年鉴定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育种和品种鉴定的效率。

“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至少需要经历8次更新换代才能稳定。如果只在青岛等地进行海水稻繁育,由于当地一年只能种一季,所以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但如果冬季到海南进行加代,夏季再回青岛继续繁育,一年就可以种两季,科研时间也缩短一半。”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南繁育种基地研发人员张树寅说。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教授夏志辉(左)和海南省南繁管理局高级农艺师方世凯在测产现场观察水稻长势。(资料图)


优势资源汇聚推动实现育种技术突破


良种育希望,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三亚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强化科研软硬件条件保障,吸引众多科研人员在这片“热土”持续探索实现育种技术突破,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是入驻崖州湾科技城的首批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底,隆平生物共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91项,其中4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外授权发明专利涵盖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在商业化储备方面,已与100多家下游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开展了900多个品种的回交转育工作。

“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生物育种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在这里玉米可以实现一年四代不间断地种植,对于整个生物育种研发来讲,这是一个在国内其他地方都不具备的优势,大大加快了育种研发的速度。”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志伟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基因资源课题组博士高华伟也迎来了丰收:刚收获的第一季大豆经过脱粒、晾晒,正在实验室里排队等待分析,课题组在三亚有310亩试验田,其中80亩种了4万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其余的用于新品种繁育。

如今,一批批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扎根南繁:吸引2800余家国内外种业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搭建起4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涉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67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设立涉农领域7个院士工作站、成立2个院士创新团队,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63名。

2023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教授牵头创建的我国首个用于作物诱变育种的电子加速器安装调试完成,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正式“落户”三亚。该实验室是我国第一座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示范平台,填补了我国农业科研用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装置的空白,将加速我国作物育种的进程。

“平均1至3个小时就能处理一份新材料,工作效率保守估计能够提高100倍以上。”翟虎渠说,目前已为海南省各大院校、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等60多家单位提供服务,助力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和新的种子资源。

高标准高质量布局产业链助推南繁硅谷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农业强国和粮食安全种业根基……近年来,三亚充分发挥“首引、首育、首种、首推”四首优势,围绕种子种源链、种子产业链、种子服务链、种子市场链和种子资金链,“五链”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由国内顶级科研国家队领衔、以不同类型科研机构为支撑、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创新主体,构建以种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种业CRO业态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打造集知识产权保护、种业对外交流合作和南繁服务保障等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高标准布局产业链,助推南繁硅谷建设。

在加快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方面,三亚持续健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农业、林业、海关“三合一”工作机制,创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隔离种植场所考核互认”机制及种子入境查验快速通道,实现常态化境外引种机制,推进“首引”模式发展,极大提升种质资源的引进效率。

自2018年以来,三亚共从22个国家成功引进37个物种超千份种质资源,引进资源的产业价值也逐步显现,实现业务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推动我国企业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引种首单业务落地,推动来自南美的玉米种质资源在崖州湾科技城植入“中国种子芯片”后,又返回南美为当地农业生产用种提供多元化选择,推动来自全球的160余种“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种质资源,通过鉴定、评价、驯化、研发后在三亚“安家”。

在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方面,三亚以中国农科院等为代表的21家南繁种业科研创新主体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并发起了多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创新主体与种业企业深度产学研融合的“揭榜挂帅”行动和“企业出题,院所答题”行动,国家种业科创高地集聚效应初显;崖州湾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百亿级重点创建产业集群名单。

在完善配套服务保障上,三亚高质量打造了10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且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全覆盖,充分利用南繁季后农田推广轮作模式,提升了南繁土地使用效率,全面建成了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并高效运行,建成“南繁人才小院”“南繁水稻烘干仓储中心”等设施,提升了南繁基地保障服务能力。

此外,建立南繁土地储备机制,搭建南繁土地共享服务平台,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看地、选地、租地服务;打造智慧南繁基地,在坡田洋、坝头村等3个片区建成5个智慧南繁基地项目,实现南繁基地“天空地”立体监测、智慧辅助育种和分类分时管理。

未来,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三亚将持续因地制宜用好用足自贸港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努力“向种图强”。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农业农村局   中文域名: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主办:三亚市农业农村局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07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12号